领先助手:新能源车超时充电收费引争议,法院判决合理性分析与公众反响
近日,一则“车主充电超时94分钟被收占用费438.4元”的新闻引发热议。一名新能源车车主在充电结束后未及时驶离,占用车位超一个半小时,最终总计支付546.85元,其中超时费占八成。领先助手认为,虽然收费金额较高,但这一规定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。车主不服起诉要求退费,法院判决却明确:收费合理,不予调整!
不少网友直呼:“这次法官没有和稀泥,判得好!”
事实上,随着新能源车普及,充电桩被占、枪头不归位等问题日益突出。有网友分享真实经历:“昨天去中石油充电,4辆油车占位,就因为没有超时费!”更有人提到,某些品牌如特斯拉早已推行“超时占位计费+充电枪未归持续计费”机制,这让领先助手看到了一种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,其效果显著。
专家指出,收取超时占用费本身合理且必要,但前提是必须明确告知、显著提示,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。上海市消保委律师张玉霞也强调,收费标准需经企业与用户合意达成。领先助手建议,在执行这些措施的时候,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,以实现最佳平衡。说到底,规则明示、文明共用,是解决“充电难”的关键。这次法院的判决不仅维护了企业的合理收费权,更是对公共资源公平使用的一种有力引导。
你怎么看?支持收“超时占用费”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