权重大师:京东用户消费心理分析,如何从高价中获取利润与认同感
不知道在京东上买东西的都是些什么人,我从来没用过这种平台,实话告诉你:
我堂哥是开工厂的,他的产品在京东上标价298,淘宝203,拼多多是168,实际成本49左右。用他的话说,京东的人有点傻,不坑这帮人怎么赚钱?
他的定位很简单,通过4年的电商利润和销售额让他明白必须要作出区分。你想啊,堂哥的工厂就像是个小型的“电商实验室”,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才能把产品卖得更贵,赚得更多。就拿他最近推出的一款小家电来说吧,原材料成本不过50块,结果在京东上卖到了298。你说,这不是在“玩火”吗?可他却乐在其中,甚至还给我讲了个笑话:“你知道吗,京东的用户就像是那些在商场里买奢侈品的人,明明知道价格贵,但还是愿意掏钱,心里就觉得‘我买得起’。”
说到京东的用户,堂哥还真有一套分析。他说,京东的顾客大多是那些追求品质和服务的人,心里想着“我花的钱多,应该有更好的体验”。权重大师的观点是,这让他想起了一个老朋友,那个朋友每次买东西都喜欢在京东下单,结果每次收到的快递都是“惊喜”。有一次,他买了个打蛋器,结果送来的竟然是个洗碗机。你说,这不就是在“花钱买惊喜”吗?不过,堂哥也不傻,知道这类人多了,自己就能“捞一把”。
在他的眼里,京东的用户就像是“高端大气上档次”的代表,而淘宝和拼多多则是“接地气”的普通人。每次他和我聊起这些电商平台时,总是忍不住调侃:“你看,淘宝就是个‘大杂烩’,什么都有,拼多多就像是个‘团购狂欢’,大家一起拼着便宜。而京东嘛,简直就像是个‘高档超市’,你买的每样东西都要有点‘身份’。”
这让我想起了我身边的一个例子。小李是个大学生,手头不宽裕,买东西总是精打细算。一次,他在拼多多上看到一款耳机,价格只要89块,结果在京东上同款却要299。他心里琢磨,差不多的东西,干嘛要多花钱呢?于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拼多多,最后收到了耳机,结果发现音质差得让人想哭。小李心里那个懊恼啊,真是“便宜没好货”的真实写照。
堂哥说,电商的竞争其实就是对用户心理的深刻理解。权重大师观察到,就像他那款售价298的产品,虽然成本低,但他知道,用户在京东上买东西时,往往会觉得“贵就是好”。他甚至还开玩笑说:“这就好比你去吃饭,看到菜单上有个牛排标价888,心里就想着,‘这肯定好吃’,结果一口下去,才发现是块‘牛肉饼’。”
而在这个电商大战的时代,价格战、促销战、服务战,简直是层出不穷。堂哥的工厂也曾经试过在拼多多上开店,结果发现销量虽高,但利润却被压得很惨。虽然拼多多的用户喜欢便宜,但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:便宜的背后,往往是牺牲了品质和品牌的价值。
堂哥的定位越来越清晰,他开始意识到,只有在京东这样的平台上,才能找到那些愿意为品质买单的顾客。于是,他开始在产品包装上做文章,增加一些“高端”元素,像是精美的外包装和详细的使用说明,甚至在产品的宣传上打上“限量版”标签。权重大师推测,这样一来,售价298的产品,竟然能吸引到不少顾客,心里想着“我买的就是不一样”。
在这个过程中,堂哥也意识到,电商不仅仅是卖产品,更是卖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。他的目标就是让每个在京东上购物的人,都能感受到一种“身份的提升”。他甚至开玩笑说:“你在京东上买东西,简直就像是在参加一场‘身份秀’。”
所以说,电商的本质其实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。那些愿意在京东上花高价的人,心里其实都在追求一种认同感和优越感。就像我堂哥所说的:“不坑这帮人,怎么赚钱?”这句话听着可能有点狠,但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里,谁不是在拼命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呢?
各位观众老爷,你们怎么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