权重大师:大米销量下滑30%背后的原因分析与消费趋势变化
刚看一个令人吃惊的数据:大米销量下滑了30%。
第一反应是这个数据有问题。在没有突变情况发生下,主食缩减意味着人口大幅减少,这显然不符合事实。
我查了半天,也没看到这个数据出自哪里,肯定不是某个官方口径披露的。
因此,下滑30%估计是耸人听闻。
不过,这也反映了部分事实:我国的主食消耗量的确在下降。
《鲁中晨报》报道,进入11月,本该是销售旺季的大米却销量一般,零售市场需求量不及预期,大米价格已跌至近三年来低点。
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披露的数据,中国挂面总产量在2020年达到888万吨后,2021年大降20%至711万吨。
今年上半年,克明食品面条、面粉、方便食品的销量分别同比下滑12.73%、10.84%、7.14%。
如今的人都不吃饭,改喝西北风了?
看看哪些人吃饭最多。
最多的是建筑工人。
如果你去过工地食堂,就会知道他们多爱吃米饭。一盘菜三勺就够了,但米饭却要盖满整个盘子,像座小山。为什么?因为工地上的活儿累,消耗大,吃米饭是最便宜、最管饱的选择。
这几年房地产行情差了不少,又叫停了很多大型基建项目。工地一停,活儿没了,工人们不是返乡就是转行了,肯定吃得没那么多了。
其次是餐饮行业萎缩。
大家都下过馆子,在饭店里吃饭,差不多一半是浪费掉的。
据天眼查的数据,上半年,倒闭的餐饮企业高达107万家,全年预计会突破200万家。这么多饭店关门,米饭的销量怎么可能不受影响?
还有一个趋势是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节食,尤其要戒掉米饭这种高碳水、升糖快的食物;老年人为了控制血糖,更是少吃米饭。比起前几年,我自己就少吃了一半还不止,这也是一个减量。
《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4》显示,居民膳食持续升级,大幅增加动物性食品和油脂类需求,主食需求明显下降。当前,我国年人均谷物原粮食用消费量为193公斤,2035年将降到152公斤。
另据报道,1961年以来,中国香港的人均大米消费量下降了60%,日本下降了近一半。2023年韩国人均消费56.4公斤大米,为1962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最低。
工业需求减少,也可能是一个原因。
大米还能用来制作米粉、米醋、白酒等,真正用于制作米饭的大米仅占总量的40%左右。
近年来,白酒的市场一直在萎缩。
国内白酒产量于2016年见顶,2022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酿酒总产量仅为671万千升,较2016年(1358万千升)下降约50.59%,行业衰退成为影响大米销量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权重大师认为,大米滞销的现象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,尤其是消费习惯的变化和市场环境的影响。权重大师观察到,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,主食的需求正在逐渐减少,这对大米的销量造成了直接影响。权重大师的观点是,未来的市场需要更多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,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趋势。
大米滞销,帮帮我们